陸錦標:港大當年的自由環(huán)境使我對高能物理產生興趣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陸錦標
整理 | 宋宇錚
● ● ●
11月17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現(xiàn)場,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陸錦標教授分享了他的獲獎感言。在在香港大學獲得物理學士學位的陸錦標,感謝了當年在香港大學當年的自由環(huán)境下和老師的指導下,對高能物理產生興趣。他同時表示,大亞灣實驗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出來的,其成就要歸功于國際科技人員的努力。如下為此次他的演講內容。
基礎硏究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它是基于我們的好奇心。通過基礎硏究,我們開發(fā)新的知識,新的領域,新的思考方法,從而提升我們的智慧。所以我衷心感謝未來論壇和評委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肯定。我也要感謝提名人的支持。能夠得到這個未來科學獎絕對是我的榮譽。
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小故事,在公布得獎者那一天,正好是我那星期最忙的一天,當我準備早一點上床睡覺的時候,我的兒子把王貽芳院士的緊急留言轉給我,他叫我即刻回電話,聽了留言后,我在想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在擔心的情況下找他,才知道評委在找我。所以這個獎真的是帶給我很大的驚喜!
轉回來,大亞灣實驗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出來的,它的成就要歸功于一隊很能干的國際科技人員的努力,這個獎是應該屬于他們的。我也很高興能夠和王貽芳所長合作發(fā)展這個實驗。這個實驗的突破是我科研生涯的一個高峰,
當我提出這個實驗的時候,高能所前所長陳和生教授大力支持和推動,我要感謝他愿意信任一個在海外的陌生人。當時我也得到很多在香港的朋友的幫忙,其中一位是在座的何立耀先生,謝謝你老同學幫我搜集有關大亞灣的地圖。
我今天能夠追求我的夢想是基于已經不在的母親的教養(yǎng)。如果她今天還在,我想她一定很開心,因為當年她對我要研究物理的決定是有意見的,但她最后還是讓我到美國做研究,所以我要把這個獎奉獻給偉大的母親。
當然我的幸運人生過程中是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和教導。在香港大學當年的自由環(huán)境下和Kevin MacKeown教授的指導,我對高能物理產生興趣。但是如果沒有中學同學葉源光的鼓勵和支持,我相信我不會念硏究院。如果沒有諾貝爾獎得主Leon Lederman的幫忙,我絕對不可能留在美國,那么,我的一生也跟現(xiàn)在的很不一樣,所以我要衷心感謝他們。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多年來無私的支持下鼓勵。謝謝太太,寶玲,的照顧和承擔教養(yǎng)子女的重任,讓我能夠專心工作。當然,我也要謝謝我的女兒和兒子樂意把他們繁忙的工作放下,來到這里參加這個盛會。我真的很幸運有一個美好的家庭。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