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区,二区国内精品视频,一区=区国产不卡,亚洲最大成人一区久久久,樱花草社区在线观看www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直播,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版在线看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艳妇臀荡乳欲伦岳txt免费下载

正邪兼修的砷元素:到底是我們的敵人,還是朋友?

2021/03/26
導讀
在砷元素漫長的“黑歷史”中尋找可觀的“正能量”。

READING
導讀


砷,性情兇猛,正邪兼修,與人類結下了千年情仇。在蒙昧時代,它會在不經(jīng)意中毒害眾生,又被心懷鬼胎的人所利用而成為謀殺的利器。然而,科學的進步不僅震懾了不法之徒,更將“完美毒藥“化為“救命良方”。


撰文 | 李    研

責編 | 葉水送


大約6000年前,智利北部的沙漠河谷地區(qū)曾活躍著一群“辛科羅”人。他們過著漁獵生活,有著復雜的葬禮習俗,還會將死者做成木乃伊以寄托哀思,這可比著名的埃及木乃伊的還要早上幾千年。

 

當?shù)貥O為干燥的氣候使得木乃伊的皮膚、毛發(fā)和衣著被良好的保存,所以人們能夠以此探究幾千年前“辛科羅”人的生活。通過現(xiàn)代科學技術檢測,研究者發(fā)現(xiàn)“辛科羅”人生前曾患有皮膚癌等多種疾病,而且還有近百具“辛科羅”木乃伊死時還是孩童甚至胎兒。這一度讓科學家非常困惑:為什么有這么多“辛科羅”人發(fā)生流產(chǎn)或者還未成年就早早夭折。

 

直到2005年,關于“辛科羅”木乃伊的研究才獲得突破。智利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暮庸戎猩榈臐舛葒乐爻瑯?,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安全飲用水標準的100倍,而木乃伊毛發(fā)的分析結果也顯示,這些“辛科羅”人生前曾長期暴露在高砷的環(huán)境下,所患疾病也很可能是砷中毒的結果。


一個“辛科羅”孩童木乃伊,圖源youtube.com



上面提到的砷,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3號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5主族,化學符號為As。


砷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數(shù)百種含砷的礦物。除了以砷的硫化物為主要成分的砷礦石,很多鉛、鋅、金、銅的礦石中也含有砷元素 ,因此砷和它的化合物很早就被人們所知。


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砷礦石(攝于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


早在公元4世紀前半葉,中國煉丹家葛洪的名著《抱樸子?仙藥篇》中就記載了從雄黃主要成分為As4S4、硝石(強氧化劑)和松脂(含碳,還原劑)煉制三氧化二砷和砷的混合物。


西方化學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單質(zhì)砷最早是由13世紀德國煉金家阿爾伯特·馬格努斯(Albert Magnus) 在共同加熱雌黃(主要成分As2S3與肥皂的過程中制得的。然而,通過這種方法能獲得砷純屬巧合。因為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鈉不可能將砷的硫化物轉(zhuǎn)化為單質(zhì)砷,只是當時的肥皂用豬油或牛油與氫氧化鈉共同熬煮制成的,未充分皂化的豬油或牛油在受熱后會炭化,而碳又可以還原由雌黃加熱后形成的三氧化二砷,就得到了砷單質(zhì)。


雌黃氧化為三氧化二砷,以及三氧化二砷還原為砷單質(zhì)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直到18世紀,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時,正式將砷確認為是一種元素。


01

砷是完美的毒藥


與較早被人類利用的金銀銅鐵鉛等元素不同,砷元素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多,卻長期與毒藥關系密切,名聲不佳。需要首先強調(diào)的是,自然界中砷與生命并非互不相容。實際上,砷的毒性與它存在的形式以及價態(tài)密切相關。砷的單質(zhì)就是無毒的,蝦蟹等海產(chǎn)品中也含有數(shù)量可觀的砷元素, 但人們不必擔心吃蝦會導致砷中毒,因為其中的砷多以有機化合物(比如砷糖)的形式存在,毒性很低,甚至有學者認為微量的砷可能是一種有益的營養(yǎng)元素。


不同形態(tài)的砷化合物對大鼠的半致死量(LD50)。MMA:單甲基砷酸;DMA:雙甲基砷酸


然而,相比于有機砷,砷的無機化合物毒性就要高很多,三價砷又比五價砷的毒性更強。砷元素劇毒的惡名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它的一種三價無機化合物——三氧化二砷As2O3。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其口服半數(shù)致死量只有14.6mg/kg,一粒黃豆大小的砒霜就足以使人斃命。我們不知道究竟誰是將其作為謀殺工具的始作俑者,但砒霜無疑是古代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毒藥。


砒霜的形態(tài)以及化學分子結構,圖源:wikipedia.org


自然界中有毒之物很多,為什么砒霜如此引人矚目?多數(shù)毒物或具有鮮艷的顏色或帶有刺激的味道,這是長期的自然進化賦予人類的保護性警覺,而砒霜偏偏善于偽裝,無色無味,所以很容易被誤服。同時,砒霜中毒后又缺乏典型的癥狀,在衛(wèi)生條件惡劣的古代很容易與霍亂等胃腸感染混淆,因此非常適合隱蔽下毒。


砒霜之所以成為被頻繁使用的毒物,與其容易獲取和制備也有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就詳細記述了古代人們燒制砒霜過程。


古時燒制砒霜的原料被稱為砒石,主要成分為砷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書中形容這種礦石像土但比土硬,像石但比石碎。因為當時在江西廣信(今上饒)、河南信陽都有出產(chǎn),因此又被稱為“信石”。


當時人們在地下挖一個土窯,將原料砒石放入其中,下面引火燒柴,窯的上部裝個彎曲的煙囪,再把一個鐵鍋倒過來蓋在煙囪口上。煉制過程中,三氧化二砷會在煙囪口冷卻,逐漸沉積在倒放的鐵鍋上,就像結了一層霜一樣,砒霜也因此而得名。


《天工開物》一書中繪制的砒霜燒制過程 。圖源fotoe.net


書中也特別指出了燒制砒霜對人和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比如,燒砒時操作的人必須站在上風十余丈以外的地方,處在下風口的草木都會枯死。可惜即便如此,由于古人沒有防毒面具,也很容易患上 “職業(yè)病”。按書中的記述,如果兩年不改行,胡須和頭發(fā)都會落光。


以現(xiàn)代科學的眼光審視,燒制砒霜時砷的硫化物會在高溫下與氧氣發(fā)生反應。排出的煙氣中既可能有升華沒來得及冷凝的砒霜,又有二氧化硫SO2,所以導致草木枯萎和人的中毒也就不奇怪了。


02

砷的檢測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砒霜,受當時技術所限常會混有硫化物,而硫可以與銀進行反應,使得銀針變黑,所以為了提防砒霜中毒,古代中國曾流傳銀針探毒的方法。然而,銀并不能和三氧化二砷進行反應,銀針試毒最多可以僥幸發(fā)現(xiàn)含有硫雜質(zhì)的砒霜??紤]到很多食物中也常含有硫化物,所以這種銀針探毒的方法不但不可靠,還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缺少檢測砷的可靠方法,人們對砷中毒都無計可施,投毒者更是可以逍遙法外。因此,砒霜時常出現(xiàn)在殘酷詭譎的權力斗爭和各種民間兇案中,以至于有了 “奪取繼承權粉末”的別名。

 

然而1836年后,砷“完美毒藥”的地位開始急轉(zhuǎn)而下。這主要得益于英國化學家詹姆斯·馬什(James Marsh)的卓越貢獻。


詹姆斯·馬什(1794-1846),圖源:wikipedia.org


馬什曾在法拉第(沒錯,就是那位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的法拉第)主管的皇家兵工廠工作。法拉第很忙,很多具體的化學檢測工作就交由年輕的馬什負責。

 

當時,很多砷檢測的工作要作為法院判定謀殺的證據(jù),然而化學家能夠利用的檢測砷的方法卻非常有限。比如,如果由于吃了含砷的毒藥病亡,加熱死者胃內(nèi)的殘留物,會聞到一種類似大蒜的氣味(砷化氫的氣味)。然而,這種檢測方法一方面具有很大局限性,大蒜味必需當場做實驗才能用嗅覺感受到,不能定量也不能事后留下可展示的憑證,容易被信奉眼見為實的陪審團人員懷疑。另一方面,這種檢測方法也明顯缺少特異性,如果兇手辯稱死者生前就恰好吃過大蒜呢?

 

為了獲得更加令人信服的法庭證據(jù),馬什致力于對砷的檢測方法進行改進,并在19世紀30年代成功設計出一個巧妙的實驗裝置。在這個裝置中,樣品中如果有砷化物,就會在還原劑(如鋅)和酸的作用下被還原為砷化氫AsH3, 從溶液中溢出。之后,砷化氫氣體在無氧條件下傳輸?shù)骄凭珶?,并在那里燃燒分解,生成的砷單質(zhì)就會沉積玻璃器皿表面,留下具有金屬光澤的黑色“砷鏡”。這一反應的特征十分明顯,可以讓陪審團和法官實實在在的看到砷的存在,而且靈敏度也很高,能達到毫克級,所以一度成為鑒定砷中毒的必備利器。自此之后,砒霜的投毒案件開始大幅減少。


As2O3 + 6 Zn + 6 H2SO4 → 2 AsH3 + 6 ZnSO4 + 3 H2O

2AsH3(g) —> 2As(s) + 3H2(g)

馬什砷檢測實驗中的裝置,以及檢測反應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圖源wikipedia.org


時過境遷,如今的毒物檢測早已脫離了當年燒杯、試管和酒精燈的時代,檢測技術的精確度已提升到千分之一毫克的水準。同時,現(xiàn)今毒物檢測的范圍也大大擴展,從胃內(nèi)容物到血液、尿液、頭發(fā)等各種人體組織。這使得我們可以跨越時代,有證可循地探究像“辛科羅”木乃伊死因那樣的歷史謎團。


光緒皇帝可能是因砒霜中毒早逝


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的光緒皇帝去世,關于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一直有人推測他死于謀殺,但又沒有直接證據(jù)。直至2008年,光緒逝世一百年后,這段歷史才真相大白。通過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原子熒光光度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人們分析了頭發(fā)、遺骨、衣服以及墓內(nèi)外環(huán)境樣品。結果顯示,光緒的頭發(fā)截段和衣物上都含有劇毒的砒霜,而體內(nèi)毒物含量更是常人的兩千倍。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這位不幸的晚清皇帝就是死于砒霜中毒。


03

砷中毒的原理與解毒


雖然由于毒物檢測技術的進步,目前與砷有關的投毒事件已大幅減少,但受砷污染的水源以及被砷污染水灌溉的糧食作物,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威脅。


無機砷化合物的劇毒從何而來?


砷與元素周期表中的磷屬于同一主族,五價砷酸根(Arsenate)的微觀結構和化學性質(zhì)也與生物體內(nèi)普遍存在的磷酸根(Phosphate)很類似。因此,砷酸根在一些生化反應中能夠以假亂真,干擾原本需要磷酸根參與的能量代謝。


砷酸根(Arsenate)與磷酸根(Phosphate)的化學結構式


三價砷的毒性更強,它與巰基(-SH)之間有巨大的親和力,而人體內(nèi)許多必不可少的酶就含有巰基。當這些酶中的巰基與砷牢固結合后,活性就會被抑制。比如,砒霜能夠摧毀線粒體中的丙酮酸脫氫酶,這種酶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旦喪失活性將使細胞走上快速凋亡的過程。

 

砷中毒之后有沒有解藥呢?

 

我們可以從早年一篇經(jīng)典的中學課文——《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中尋找答案。


這篇通訊報道生動記述了1960年山西省平陸縣61位民工集體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并因中央領導的果斷指揮調(diào)度,最終轉(zhuǎn)危為安的真實事件。


鮮為人知的是,這起中毒事件背后元兇,就是壞人在工人食物中放入了“信石”(含有砒霜成份),而報道中提到的輾轉(zhuǎn)千里空投到事發(fā)地點的“二巰基丙醇”,就是治療砷中毒的一種特效藥。

 

二巰基丙醇的分子結構式中也有兩個巰基,類似螃蟹的大夾子,可以緊緊地夾住人體內(nèi)的砷元素,阻止其為非作歹。結合之后的產(chǎn)物又很容易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使那些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含巰基酶免受砷的侵擾。


三價砷與丙酮酸脫氫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的結合,以及二巰基丙醇(2,3-Dimercaptopropanol)的解毒原理


04

砷也是救命的良方


砷與人類的關系難道真的就只有謀害與毒殺?這種性情兇猛的元素是否也有善良的一面呢?


實際上,盡管砒霜之毒路人皆知,出于“以毒攻毒”的樸素理念,砷的藥用歷史與砷作為毒物的歷史幾乎一樣長。


在中國醫(yī)藥典籍中,小劑量砒霜作為藥用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973年宋朝人編輯的《開寶本草》。在古代西方,砒霜和其他含砷化合物曾被廣泛用在治療各種微生物感染的疾病。


但在科學不昌明的時代,由于人們對砒霜針對的病癥和所需的劑量并沒有充分把握,即便醫(yī)生出于良好的心愿,那些接受含砷藥物治療的患者也經(jīng)常成為砷中毒的受害者。

 

如果說在古代,醫(yī)生使用砒霜“以毒攻毒”碰運氣治病并不為怪。然而,直至去年新冠流行期間,仍有庸醫(yī)在沒有科學證據(jù)支持的情況下,推薦“喝砒霜防新冠”,這就頗有點年代穿越的感覺了。


新冠流行期間,有印度醫(yī)生建議人們每天空腹飲用一杯“砷蛋白 30(Arsenic Album 30)”藥液,而這里的“砷蛋白”就是高度稀釋后砒霜。圖源:YouTube 視頻截圖


科學的發(fā)展最終讓砷的藥用走上正軌。


砒霜可以促使細胞快速凋亡,而正是由于這種特性,砒霜成為清除體內(nèi)的惡性增殖細胞的有利武器。除了對一些實體癌瘤有抑制效果,近年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砒霜對多種惡性血液病,尤其是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更表現(xiàn)出令人矚目的獨特療效。在該領域,我國醫(yī)學家張亭棟教授在民間驗方的基礎上,經(jīng)過了長時間探索,是發(fā)現(xiàn)砒霜可以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主要貢獻者。


當然,上面所說的 "砒霜治療白血病" 并非直接服用砒霜,而是以砒霜為原料、經(jīng)特殊加工制成的靜脈制劑。由于砷的劇毒特性,它的用法、用量都十分微妙,也只有在現(xiàn)代科學指導下正確用藥,世人皆知的毒藥方能化為治病的良方。


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特效藥(商品名Trisenox)


05

砷與半導體


很多含砷化合物有劇毒,讓人避之不及,同時砷元素在地殼中的總含量也并不低,但2018年美國化學會卻將其列為百年之內(nèi)具有嚴重短缺風險的元素。


這或許會讓很多人頗感意外,而究其原因,當今社會砷元素的用途早已不再局限于“毒”和“藥”,而是已經(jīng)滲透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高科技領域。


雜質(zhì)總量小于10ppm的高純砷是一種新型高端半導體材料。通過高純砷還可以制備砷化鎵、砷化碲、砷化銦等其他重要半導體材料,而這些砷的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光電子等領域,在航空航天、GPS導航和一些尖端軍事技術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其中,砷化鎵(GaAs)被譽為繼硅之后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它的半導體電子遷移率比傳統(tǒng)的硅快,且具有抗干擾、低噪聲、耐高壓、耐高溫與高頻使用等特性,因此特別適用于無線通信中的高頻傳輸領域,是現(xiàn)代移動電話、衛(wèi)星通訊和雷達系統(tǒng)中的一種核心材料。


可用作半導體材料的砷化鎵片,以及砷化鎵的化學分子結構。圖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lium_arsenide


遺憾的是,目前僅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能夠量產(chǎn)高純砷以及可用于半導體設備的砷化鎵材料,所以這些國家可以利用砷化鎵這張牌進行技術封鎖。


就在2021初,在美國的指使下,韓國半導體公司停止向俄羅斯出售高性能的砷化鎵半導體設備,理由是俄羅斯軍工企業(yè)正在利用這些半導體,設計和制造N036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將裝備在蘇-57戰(zhàn)斗機上。韓國中斷砷化鎵半導體設備的供應后,俄羅斯的N036雷達將無法繼續(xù)生產(chǎn),蘇-57戰(zhàn)斗機也面臨停工的風險。


制備高純砷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通過三氧化二砷加鹽酸形成三氯化砷AsCl3,再經(jīng)過精餾和還原,最終獲得高純砷。于是,古人避之不及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竟搖身一變成為一種具有重要商業(yè)價值的化合物和支撐現(xiàn)代半導體行業(yè)的要素。


時過境遷,砷元素的主要應用領域如今已經(jīng)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以砷化鎵為代表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推動了互聯(lián)網(wǎng)和通訊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甚至還成為了尖端科技中急需解決的“卡脖子”問題。或許由于它作為毒藥使用的歷史太久,第一印象太過深刻,以至于至今談起它仍會令人心生恐懼,但現(xiàn)在是時候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一古老元素,在砷元素漫長的“黑歷史”中尋找可觀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Arsen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senic

2. 趙匡華, 駱萌;關于我國古代取得單質(zhì)砷的進一步確證和實驗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4年02期

3. Arsenic trioxid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senic_trioxide

4. Marsh, James (1836). "Account of a method of separating small quantities of arsenic from substances with which it may be mixed". Edinburgh New Philosophical Journal. 21: 22

5. 丁香園:印度政府力推「喝砒霜防新冠」背后,遍布全球的 200 億商業(yè)帝國

6. Drugs & Xenobiotics | Mechanisms of Arsenic Poison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sAuI2_IaQ

7. 2020 生命科學獎獲獎人—— 張亭棟: http://www.futureprize.org/cn/laureates/detail/38.html

8. 網(wǎng)易新聞:第五代戰(zhàn)機被卡脖子,西方拒絕出售半導體零件,生產(chǎn)線要停工了

9. 徐克難,陳子康,張云騏,王宇; 砒霜——亦敵亦友,千年情仇; Univ. Chem. 2019, 34, 128


制版編輯 | Morgan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nèi)容
《賽先生》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刊于2014年7月,創(chuàng)始人為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成為國內(nèi)首個由知名科學家創(chuàng)辦并擔任主編的科學傳播新媒體平臺,共同致力于讓科學文化在中國本土扎根。
訂閱Newsletter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