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tài)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在日常生活中,身材偏瘦的老人更顯精神矍鑠,給人一種更健康的感覺。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學院John J. McNeil團隊對18209名75歲左右的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進行了約7年的健康隨訪,并分析了體型與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在這些老年男性中, BMI值在25.0~29.9 kg/㎡之間人群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最低,而體重不足者(<21 kg/㎡)風險最高:體型和死亡風險呈現(xiàn)明顯的U型關系。而在女性中,BMI最低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最高:體型和死亡風險呈J型關系。男性和女性的腰圍與全因死亡風險的關系較弱。同時,沒有證據(jù)表明男性或女性的BMI與隨后的癌癥死亡風險之間存在關聯(lián),而體重不足的參與者的非心血管非癌癥死亡風險更高。
? 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29586-w
對高血壓的有效控制與患者的遺傳背景有關。有研究表明,高血壓具有多基因型,這些基因座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藥物反應的變化有關。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樹團隊研發(fā)出一種基于陽離子共軛聚合物(CCP)的多步驟熒光共振能量轉移(MS-FRET)技術來分析中國人群中與高血壓相關的DNA基因型。在對150名高血壓住院患者的全血樣本進行的回顧性研究中,該技術評估了10個基因座,并成功確定了已知的高血壓風險等位基因。隨后,該團隊進行了一項100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參與的前瞻性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依據(jù)MS-FRET技術檢測結果制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這些結果表明,基于CCP的MS-FRET基因變異檢測可以幫助臨床醫(yī)生快速準確地對高血壓患者的風險進行評估分類,并改善治療結果。
?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bq5753 腫瘤細胞可以運用很多策略抑制免疫細胞對其進行殺傷?,F(xiàn)在很流行的免疫檢查點療法旨在通過抑制“剎車”分子提高免疫細胞的功能,而另一種更理想的方法是招募更多的免疫細胞到腫瘤微環(huán)境中參與“戰(zhàn)斗”。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Nicholas Arpaia團隊設計出可以在腫瘤內(nèi)釋放趨化因子(一種小蛋白)的大腸桿菌,以吸引適應性免疫細胞進入腫瘤環(huán)境。其中在B細胞淋巴瘤、結直腸癌和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表達人趨化因子CXCL16變體的細菌通過募集CD8+T細胞顯著提升了抗腫瘤效果。另一種表達CCL20的細菌菌株可提升樹突狀細胞呈遞腫瘤抗原的能力,與CXCL16誘導的T細胞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清除能力??傊撗芯拷杓毦Α昂魡尽备嗟拿庖呒毎氨枷颉蹦[瘤組織,抑制腫瘤生長,為癌癥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c9436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加速了細菌抗生素耐藥性的蔓延,對人體健康和經(jīng)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迄今為止,多數(shù)細菌耐藥研究主要關注環(huán)境樣本和腸道樣本。近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醫(yī)學與健康學院Christina J. Adler團隊收集了221名10周歲以下兒童(124名女孩和97名男孩)的口腔微生物樣本,通過大規(guī)模測序分析了微生物耐藥情況以及在齲齒發(fā)生中的作用。從獲得的530個口腔宏基因組中,該團隊鑒定出了309個微生物耐藥基因。這些耐藥基因依兒童年齡發(fā)生顯著聚類,并可能在不同微生物之間轉移傳遞。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健康牙齒相比,齲齒中的耐藥基因和微生物種類減少,而牙齒得到修復后,這種減少趨勢發(fā)生逆轉。該研究說明,兒童口腔耐藥特征是口腔微生物組的固有組成部分,可因環(huán)境暴露和牙齒健康水平發(fā)生變化。?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781-w
經(jīng)帶有特定熒光基團的蛋白特異性抗體染色后,我們可以運用熒光顯微鏡對細胞和組織的發(fā)育、結構和功能進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蒲袑嶒炇覍晒怙@微鏡的質(zhì)量要求較高,其成本從幾千到幾十萬美元不等。高昂的價格使熒光顯微鏡很難在中小學以及野外科考環(huán)境中得到普及。近日,美國威諾納州立大學生物系Jacob H. Hines團隊開發(fā)出一種價格低廉的(成本不到50美元),能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結合使用的熒光顯微鏡組件。這種顯微鏡將LED手電筒和劇院照明濾鏡結合,可在由木材和有機玻璃制成的簡單框架上觀測到綠色和紅色熒光基團,并進行10μm分辨率的熒光成像。該顯微鏡已成功用于斑馬魚胚胎的心跳、心率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局部解剖結構的觀測。? 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29182-y 木質(zhì)纖維素材料通常用于食品包裝,但其多孔性和吸收性可導致食品加工、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細菌的粘附和滯留,這對食源性疾病的暴發(fā)構成潛在風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森林生物材料系Ronalds Gonzalez團隊比較了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英諾克李斯特菌(Listeria innocua)在漂白和未漂白紙包裝材料上的生長和生存能力。研究人員用完全漂白和未經(jīng)漂白的紙漿制造兩種不同的紙質(zhì)材料來模擬牛皮紙板,并在其表面接種大量細菌。結果顯示,細菌在最初48小時內(nèi)迅速繁殖 ,并能以高密度維持長達40天。與漂白紙相比,未漂白紙上的細菌生長更快。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未漂白紙的木質(zhì)素纖維疏水性更強。當然,一些其他因素,如儲存條件、食物營養(yǎng)成分等,可能也會改變細菌在紙質(zhì)包裝表面的生長。? 文章鏈接:
https://www.cell.com/heliyon/fulltext/S2405-8440(23)0132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