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直播,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版在线看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艳妇臀荡乳欲伦岳txt免费下载

研究長壽之鄉(xiāng)20余年,科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商周專欄

2023/03/02
導(dǎo)讀
1.24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導(dǎo)  讀

長壽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是,到底怎樣才能長壽呢?科學(xué)家們試圖通過對一些“長壽之鄉(xiāng)”的研究來總結(jié)長壽的關(guān)鍵因素。他們發(fā)現(xiàn),除了基因和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關(guān)系,“管住嘴、邁好腿,要友愛、善作息”等生活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健康老去并長壽。

撰文|商周

責(zé)編|陳曉雪


●                   ●                    

長壽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在古代中國,權(quán)傾天下的帝王都希望自己“萬歲”,一些還為此讓道家煉起了“仙丹”,其中最有名的應(yīng)該是秦始皇。服用了道家仙丹的秦始皇并不僅沒有長壽,還在不到知天命的年紀(jì)就離開了世界。在長達(dá)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像秦始皇這樣迷戀仙丹的帝王并不鮮見,比如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明世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們無知無畏地在追求長壽的道路上前赴后繼。


叢1990年代末開始,科學(xué)家們開始嘗試用科學(xué)研究的方法來研究“長壽之鄉(xiāng)”,使得“長壽的研究”開始變得系統(tǒng)而嚴(yán)謹(jǐn),并為人們提供了一些可能的長壽之道。

1

撒丁島的神秘長壽者

1999年7月,來自意大利薩薩里大學(xué)的研究人員在《Aging》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這項研究報道了兩個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一是意大利的撒丁島上百歲老人的比例高達(dá)每十萬人口13.6人,幾乎是意大利其他地方的兩倍;而是百歲老人中男性/女性的比例竟然高達(dá)0.5,同樣大大地高于世界其他地方(0.2或更低)[2,3]。就在這篇文章發(fā)表后的3個月,文章作者之一的Giovanni Pes醫(yī)生在法國舉行的一次歐洲人口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上也宣讀了這一非同尋常的發(fā)現(xiàn)。但當(dāng)時在場人口學(xué)家都對這一結(jié)果充滿了懷疑,認(rèn)為這里的百歲老人比例高得難以置信,而百歲老人中的男性比例就更是離譜。就在報告的現(xiàn)場,時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所長Vauple教授站起來直言這樣的學(xué)術(shù)報告沒有意義,因為他幾乎可以肯定這個結(jié)果是錯誤的。


Vauple教授之所以在現(xiàn)場不留情面,除了部分因為德國人的耿直,主要還是因為他正好在那年出版了《超級長壽的驗證》一書。在這本書里,Vauple 教授和合作者考證了世界各地一些類似的極端長壽的說法,認(rèn)為這些說法都不可信,因為缺乏經(jīng)得住檢驗的證據(jù)[4]。


就這樣,這項關(guān)于意大利撒丁島的研究結(jié)果并沒有引起大多數(shù)同行的興趣,畢竟大家都要忙各自的事情,沒有人愿意把時間花在沒有多少意義的研究上。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比利時的人口學(xué)家Michel Poulain教授。


和其他在報告現(xiàn)場的科學(xué)家一樣,Poulain也不太相信這一有些違反“常識”的結(jié)果,但他決定和意大利的同行合作并在2000年親自去撒丁島做現(xiàn)場調(diào)研。需要一提的是,雖然Vauple教授認(rèn)為來自意大利撒丁島的結(jié)果不可信,但他領(lǐng)導(dǎo)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還是對Poulain的這項研究給予了支持。


一年后,Poulain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人口學(xué)研究聯(lián)盟學(xué)術(shù)會議上報告了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確認(rèn)之前的發(fā)現(xiàn)。也就是說,在撒丁島上百歲老人的比例的確高于世界其他地方,而且其中男性的比例大大超出了人們的認(rèn)知[5]。因為國外學(xué)者的加盟,這項確認(rèn)性的研究大大提高了結(jié)論的可信度,連著名的《Science》雜志也以“新焦點(diǎn)”的文體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撒丁島上神秘的男性長壽者》的評論文章[6]。


在確認(rèn)了這一非同尋常的發(fā)現(xiàn)后,Poulain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對撒丁島的長壽現(xiàn)象開展了進(jìn)一步的研究。通過調(diào)查出生記錄,他們發(fā)現(xiàn)撒丁島上1880年到1900年出生的大約51.6萬人口中,一共出現(xiàn)了1132位百歲老人。通過進(jìn)一步對島上377個行政區(qū)的分析,他們發(fā)現(xiàn)在撒丁島東部山區(qū)Nuoro一帶的14個行政區(qū)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顯著地高于島上的其他地方。而且在這14個行政區(qū)的91位的百歲老人(47位男性,44位女性)里,男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


這一發(fā)現(xiàn)讓Poulain教授本人都有些意外,更是讓科學(xué)界的同行吃驚。2004年, Poulain和他的合作伙伴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上正式發(fā)表了這一結(jié)果。在論文中的一張圖上,他們把那14個行政區(qū)標(biāo)成了藍(lán)色,也為這樣的特別長壽的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名字:“藍(lán)區(qū)(Blue Zone)”,指的是在這樣一個地區(qū),人們有相同的生活方式、環(huán)境以及異常長的壽命[7]。換句話說,“藍(lán)區(q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長壽之鄉(xiāng)。


撒丁島上的“藍(lán)區(qū)”(圖片來源:參考鏈接7)


和之前的研究在發(fā)表后默默無聞不同,這一研究一經(jīng)發(fā)表就引起了同行的注意,還吸引了科學(xué)界以外的目光。探險家Dan Buettner從中意識到了“藍(lán)區(qū)”這一概念的價值,并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支持下就這一主題開始了自己的調(diào)查,并且推出了除了意大利撒丁島之外的另外四個長壽之鄉(xiāng):日本的Okinawa島、希臘的Icaria島、哥斯達(dá)黎加的Nicoya島、美國加州的Loma Linda(注:最后一個沒有得到Poulain的認(rèn)同[8])。

2005年,Dan Buettner把他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寫成了《長壽的秘密》一文并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登在當(dāng)年11月出版的《美國國家地理》上。和枯燥的學(xué)術(shù)論文不同,這篇《長壽的秘密》極大地吸引了公眾的眼球,這一期成為《美國國家地理》最為暢銷的雜志之一。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2005年11月號封面(圖源:參考鏈接9)
2

尋找長壽之鄉(xiāng)


就在Poulain和Dan Buettner提出“長壽之鄉(xiāng)”這個概念之后,世界上一些新的長壽之鄉(xiāng)也被鑒定了出來,其中就包括中國江蘇如皋縣的一些地區(qū)[10]。圍繞這些長壽之鄉(xiāng)進(jìn)行研究,探尋其中長壽的秘密,也成為了一個有趣的主題。


那么,這些神秘的長壽之鄉(xiāng)又蘊(yùn)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呢?


還是以撒丁島為例,它是位于意大利半島西部的一個小島,過去幾個世紀(jì)都沒有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這讓島上的人群在基因上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但與此同時,這個位于地中海的小島有著自己獨(dú)特的環(huán)境,島上的居民也保留著自己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基因、環(huán)境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是導(dǎo)致撒丁島上居民長壽的原因。


先說基因,關(guān)于人類壽命的遺傳學(xué)的研究早已開展過,的確有些基因和人的長壽有關(guān),比如線粒體的基因組,但決定壽命的長短的因素中基因只占其中的25%左右[11,12]。換句話說,長壽的秘密主要不在基因上,而更多地取決于非遺傳因素。


關(guān)于非遺傳因素里的環(huán)境因素,這些長壽之鄉(xiāng)大多位于偏僻的鄉(xiāng)間,有著很好的空氣質(zhì)量,而且也有研究認(rèn)為當(dāng)?shù)氐乃量赡芎烷L壽有關(guān)[13,14]。


而相比于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Poulain教授認(rèn)為生活習(xí)慣起到了更為主要的作用。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壽的關(guān)鍵原因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因為這些長壽之鄉(xiāng)都是在相對偏僻的所在,那里的人們保留了傳統(tǒng)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這些在其它地區(qū)卻慢慢消亡了。”


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基因和環(huán)境都是我們個人很難改變的,而生活方式則是我們可以主動調(diào)控的東西。


探尋影響長壽的生活方式因素,成為了Poulain和Dan Buettner接下來的一輩子的事業(yè),但兩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作為學(xué)者,Poulain和他的同事們(主要是上文中提到的Pes醫(yī)生)繼續(xù)以撒丁島和其他長壽之鄉(xiāng)為研究對象,調(diào)查生活方式和長壽之間的關(guān)系。1947年出生的Poulain原本應(yīng)該在10年前就退休了,但他到現(xiàn)在都還在發(fā)表著和長壽之鄉(xiāng)有關(guān)的學(xué)術(shù)論文。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研究,Poulain和他的合作者的確找到了一些可能和長壽相關(guān)的生活方式因素,比如運(yùn)動、婚姻狀況、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飲食習(xí)慣、家庭支持、社區(qū)因素等[15-21]。其他學(xué)者在這個主題上的研究也獲得了類似的結(jié)果,確認(rèn)了生活方式在“藍(lán)區(qū)”長壽這一主題上的重要性[22-24]。


而曾經(jīng)作為記者的Dan Buettner,想的更多的是推廣長壽之鄉(xiāng)的法則,在讓百姓受益的同時也讓自己獲利。通過對幾個長壽之鄉(xiāng)人們的生活習(xí)慣進(jìn)行分析,Dan Buettner迅速總結(jié)出了長壽之鄉(xiāng)的九條法則:


1.適量的日常運(yùn)動;2.給自己的生活定一個目標(biāo);3.學(xué)會休息給自己減壓;4.不要吃得太飽,限制卡路里的攝入;5.多吃植物性食品;6.喝少量的葡萄酒;7.讓自己有歸屬感;8.把愛放在生活的首位,重視家庭關(guān)系;9.積極參與社會事務(wù)。[25]


口才很好的Dan Buettner四處演講,這給他帶來了大量的粉絲。從2008年到2021年間,他在長壽之鄉(xiāng)這個主題上出版了7本暢銷書,這些書的主題從開始的長壽之鄉(xiāng)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快樂幸福,到后來更加具體實用的衣食住行、廚房的菜譜,而最近在2021年出版的書則更是聚焦到了為更長久美好生活而制定的4周計劃上。為了把潛在的商機(jī)變現(xiàn),Dan Buettne在2003年還創(chuàng)建了一個以“藍(lán)區(qū)”命名的公司,主要業(yè)務(wù)就是推廣上面的長壽之鄉(xiāng)的法則。2020年,“藍(lán)區(qū)”公司受到美國大型健康機(jī)構(gòu)AdventistHealth System的青睞,被收購于旗下。[26]


公平地說,Dan Buettner所提出的長壽之鄉(xiāng)的法則有失嚴(yán)謹(jǐn),甚至有些錯誤。比如其中的第6條(喝少量的酒)就是只從撒丁島上人們的生活習(xí)慣里提煉出來的,在其他幾個長壽之鄉(xiāng)并不存在。而且科學(xué)研究也表明,喝酒并不有利于健康長壽,即使少量的飲酒可能對某些疾?。ū热缧难懿。兴鶐椭?,但依然會增加整體健康的風(fēng)險[27,28]
3

12字秘訣


雖然Poulain和Dan Buettner走在不同道路上,但兩人在關(guān)于長壽之鄉(xiāng)秘密的觀點(diǎn)上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如果把這些共同之處精煉一下,大概可以歸納為下面12個字:


前六個字是眾所周知的“管住嘴、邁好腿”。


“管住嘴”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健康飲食。在保證營養(yǎng)(包括各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的條件下,減少熱量(卡路里)的攝入;在食品選擇上,以植物性食品為主、肉類為輔。二是控制煙酒。吸煙不利于健康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的共識,這里沒有必要討論。在喝酒這一點(diǎn)上,就像上面提到的研究顯示的那樣,即使少量飲酒也對身體不利。


“邁好腿”指的是鍛煉和運(yùn)動。長壽之鄉(xiāng)一般地處偏僻,不少還在山區(qū),不便的交通讓運(yùn)動成為了自然和必需的事情。適度的鍛煉有利于我們的健康長壽是眾所皆知的秘訣,問題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


后六個字是“要友愛,善作息”。


除了健康的飲食和適當(dāng)?shù)倪\(yùn)動,情感上的支持同樣對健康長壽重要。在那些長壽之鄉(xiāng),人們都比較重視親情和友情,并把這放在日常生活里很重要的位置。學(xué)會去愛家人和朋友,同時也被家人和朋友所愛,這種雙向的友愛能給人帶來快樂和滿足。這就是“要友愛”,它對健康長壽的重要性也不難理解,但要做到這一點(diǎn)也同樣困難。


最后是“善作息”,這一點(diǎn)包括兩層意思:即會工作,也會休息。人是群體動物,帶著自己的生活目標(biāo)為社會工作,這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適當(dāng)?shù)男菹t可以減掉因為工作所帶來的壓力,讓身心保持平和。長壽之鄉(xiāng)的人們過著一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工作壓力很小,而且那里也沒有明顯的退休概念,老人依然在社區(qū)發(fā)揮著自己的余熱。


總之,關(guān)于長壽之鄉(xiāng)的秘密,大部分都藏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里。而關(guān)于長壽的生活方式,則可以大致凝練成這句話:“管住嘴、邁好腿,要友愛、善作息?!?/span>


 參考文獻(xiàn):下滑動可瀏覽)


1.Bou Sleiman, M., Roy, S., Gao, A. W., Sadler, M. C., von Alvensleben, G. V., Li, H., ... & Auwerx, J. (2022). Sex-and age-dependent genetics of longevity in a heterogeneous mouse population. Science377(6614), eabo3191.

2.Deiana et al. AKEntAnnos. The Sardinia Study of Extreme Longevity. Aging (Milano). 1999 Jun;11(3):142-9.

3.Epidemi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of Italian centenarian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5 (1997) 149 – 157

4.Jeune, B., Vaupel, J. (Eds.), 1999. Validation of Exceptional Longevity. Odense Monographs on Population Aging, vol. 6, p. 249

5.Poulain, M., Pes, G.M., Carru, C., Baggio, G., Franceschi, C., Ferrucci, L., Deiana, L., 2000. The Validation of a Population of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Sardin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USSP seminar on longevity held in Montpellier in 2000

6.Koenig, R., 2001. Sardinia’s mysterious male methuselahs. Science 291, 2074–2076.

7.Poulai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geographic area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longevity in the Sardinia island: the AKEA study. Exp Gerontol. 2004 Sep;39(9):1423-9.

8.Poulain et al. The Blue Zones: areas of exceptional longevity. 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 2013 (Vol. 11), pp. 87–108

9.https://www.amazon.com/National-Geographic-Magazine-November-2005/dp/B000PHVUSO

10.Hu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Blue Zone in a Typical Chinese Longevity Region.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May 28;14(6):571.

11.Herskind et al. The heritability of human longev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2872 Danish twin pairs born 1870–1900. Hum Genet. 1996 97:319–323

12.Kaprio et al.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mplex diseases: the older Finnish Twin Cohort. Twin Res 2002 5(5):358–365

13.Huang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tributions of longevous population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of Rugao County, Jiangsu, China. Environ Geochem Health. 2009 Jun;31(3):379-90.

14.Liu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ongevity popula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ater in Xinjiang, China. Sci Total Environ. 2014 Mar 1;473-474:54-62.

15.Pes et al. Evolution of the Dietary Patterns Across Nutrition Transition in the Sardinian Longevity Blue Zone and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Indicators in the Oldest Old. Nutrients. 2021 Apr 28;13(5):1495.

16.Pes et al. Analysi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Free-Living Nonagenarians From a Sardinian Longevous Population. J Aging Phys Act. 2018 Apr 1;26(2):254-258.

17.Pes et al. Lifestyle and nutrition related to male longevity in Sardinia: an ecological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13 Mar;23(3):212-9. 

18.Poulain  et al. A population where men live as long as women: villagrande strisaili, sardinia. J Aging Res. 2011;2011:153756.

19.Nieddu et al Dietary Habits,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and Daily Performance in Two Independent Long-Lived Populations from Nicoya peninsula (Costa Rica) and Ogliastra (Sardinia) Nutrients. 2020 Jun 1;12(6):1621.

20.Legrand et al. Description of Lifestyle, Including Social Life,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People ≥90 years Living in Ikaria, a Longevity Blue Zone.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Jun 19;18(12):6602.

21.Pes et al.  Socio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Profile of Nonagenarians from Two Areas of Sardinia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Longevity Levels. Rejuvenation Res. 2020 Aug;23(4):341-348.

22.Maria Chiara Fastame. Well-being, food habits, and lifestyle for longevity.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the sardinian centenarians and long-lived people of the Blue Zone. Psychol Health Med. 2022 Mar;27(3):728-733.

23.Meccariello  et al. Impact of Polyphenolic-Food on Longevity: An Elixir of Life. An Overview. Antioxidants (Basel). 2021 Mar 24;10(4):507.

24.Hitchcott et al.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Italian Families: An Explorato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ental Health 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 in the Blue Zone. Eur J Psychol. 2017 Aug 31;13(3):441-454.

25.https://de.wikipedia.org/wiki/Blaue_Zone_(Demographie)

26.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n_Buettner

27.Wood et al.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 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2018 Apr 14;391(10129):1513-1523.

28.Xi et al. Relationship of Alcohol Consumption to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in U.S. Adults  J Am Coll Cardiol. 2017 Aug 22;70(8):913-922.




制版編輯 | 松儀


參與討論
0 條評論
評論
暫無評論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