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宏:教美國學生英文寫作 | “點滴”專欄
點 滴
一直想記下多年來身邊發(fā)生的一些小事,
以此回憶故事中的朋友和過去的歲月。
撰文 | 夏志宏
● ● ●
我有寫作恐懼癥??即髮W時遇到坑爹的作文題目“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語文得了57分,這是迄今為止正式考試的唯一一次不及格。那時我15歲,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至今尚未痊愈。
沒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我竟然在美國大學教了一學期英文寫作課。
美國大學為了讓中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一般都給新生配有導師。西北大學的新生導師是各系自愿的資深教授。數(shù)學系教授一般不愿攬這費力不討好的活。出于責任和好奇,也頂不住其他老師的忽悠(“It is a lot of fun”, 我被告知),我報了名。學生們自己選導師,很快,我的15個名額就滿了。
暑假期間,學校送來了15個學生的詳細資料:來自何方,中學所學課程,學了那些大學先修課,考試成績,課余愛好等等,以及他們感興趣的專業(yè)方向。每個學生背景不同,興趣不同,準備就讀專業(yè)也不同。比如有些學生在中學就已經修好了大學前兩年的數(shù)學物理課程,但另外一些同學可能連中學數(shù)學也沒學扎實。我必須和每個學生交談,設計他們課程計劃。當然,自己還得先惡補一下諸如學醫(yī)的學生需要哪些先修課程,學化學的有哪些必修課,西北大學有哪些通修通識要求、外語要求等等。
這些麻煩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我得教這15個學生的英文寫作課!原來,為了讓新生與導師們有更多的接觸機會,西北大學文理學院要求每個導師教一年級的英文寫作必修課。課程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寫作內容由任課老師選。我查詢了以往數(shù)學系同事們所教的寫作內容:有日本漫畫,有裝潢藝術,有女權運動等等,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我選擇了選舉制度與美國政治。那年剛好美國大選,有很多東西可談可寫。受我博士導師薩瑞(Don Saari)的影響,我對選舉制度特別感興趣,尤其欣賞著名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羅(Kenneth Arrow)定理:“任何選舉制度都是不合理的,除獨裁外,所有選舉方法都存在內在矛盾”。
開學了,見到了我的學生們。盡管美國學生都很成熟,但畢竟還是一群孩子,很可愛。在校園里,新生是比較突出的,一眼可以認出來。我的學生里有的裝得很老成,一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模樣;而有的干脆就賴唧唧的,什么破事都來找你。其實新生選課方面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讓他們眼高手低,搞得課業(yè)太重。每學期最好不能超過兩門硬課。仔細看了一下,報我做導師的學生全是準備學理科或生命科學的,沒有一個是要學文科的。我心里暗暗松了口氣,看來不會耽擱了將來的文學家。
第一節(jié)課給學生提了我的基本寫作要求:條理清晰,有說服力,如果能同時做到語句優(yōu)美,有幽默感,則為佳作。我最不喜歡的是堆砌詞藻,空洞說教。寫作內容重點放在各種選舉制度的優(yōu)劣,及總統(tǒng)候選人所提政策的合理性。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黨都有很多口號式的宣傳,我希望學生不要受這種宣傳影響,習作上所陳述的任何觀點必須有事實支撐,推理必須符合基本邏輯。
整個學期的課程是以閱讀、討論、辯論、寫作、修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壞進行。指定的閱讀包括了眾多關于選舉方面非常有趣但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比如,《愛麗絲奇遇記》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奇葩數(shù)學教授,他喜歡學院院長女兒愛麗絲,編了許多奇幻故事給愛麗絲聽,最終寫成小說。他在選舉理論上頗有貢獻。當然作為數(shù)學家,我也給同學們講解了一些簡單的選舉理論。
我出的第一個作文題是“總統(tǒng)候選人電視辯論”,討論兩位候選人的表現(xiàn)及所提政策的合理性。期末作文題是“我的第一次大選投票”。期末出題后發(fā)現(xiàn)有個小小問題:班上有兩個學生不到十八歲,未成年,不可投票,另外兩個學生非美國籍,也不可投票。最后這四個學生的題目改成了“我看大選投票”。
整個學期課程進展還挺順利,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歷。我出的作文題多少和政治有關,但不致于像78年高考題那么荒唐。我想,克服寫作恐懼癥最好的辦法是硬著頭皮寫,“點滴”專欄因此而生。
—— 2018.3 芝加哥
夏志宏
南方科技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講座教授,致誠書院院長。
制版編輯:黃玉瑩 |